整改目标:2021年,晋北至江苏、锡盟至泰州特高压直流输送可再生能源电量比例分别超过20%、10%,全部在运通道(不含西南水电基地送出等100%可再生能源输送通道)输送可再生能源电量比例平均超过30%。
完成时限:2021年12月)(一)绿色开采工艺推广不力问题19.充填式开采对解决煤矸石利用、提高资源开采率、减少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具有重要意义。三、工作目标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更加入脑入心。
完成时限:2021年12月)(二)推动能源产业结构布局调整不够到位问题4.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家能源局提出建设能源基地到京津冀等重点区域的12条输电通道,计划2017年年底前全部建成投产局党组履行督察整改主体责任,局党组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局党组成员负责分管领域问题整改。健全电力供需平衡预警机制,建立完善清洁能源消纳长效机制,完善有利于清洁能源消纳的市场机制。及时向社会公开整改方案和落实情况,介绍整改工作成效,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国家能源局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忠实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认识保护好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深刻认识能源行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肩负的重大责任,按照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的要求,以最坚决的态度、最有力的举措,全面抓好环保督察反馈问题的整改落实,高质量、高标准完成整改任务,加快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有序开展,全面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能源保障。
《整改方案》提出,国家能源局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决扛起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把问题整改作为当前重大政治任务,按照强化意识、系统推进,对标对表、逐项落实,分类整改、务求实效,举一反三、标本兼治的原则全面推进整改工作,确保实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更加入脑入心、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全面落实到位、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加快构建、能源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加健全的工作目标,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经得起历史检验。培育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高素质专业化能源干部队伍,充实干部力量,优化队伍专业结构,充分发挥干部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实效作为年度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不断提升党员领导干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能力和水平。它能让蕴藏在丽水生态禀赋之中的海量清洁电能充分发挥效用,力争实现能源生产清洁化、用能配置高效化、网荷互动灵活化。
生态绿电当然不能被等价成贵电一张智能、高效、绿色的全域零碳能源互联网正在浙丽徐徐展开。丽水试点建设清洁能源汇集站工程,采用合理的成本分摊机制,由多元投资主体共同参与开发和应用,既避免设备、土地的重复投资,又节省建设、运维的人力投入,从根本上支持大规模集中化新能源开发。与此同时,推进规模化绿电资源开发工程,深度挖掘屋顶光伏开发潜力,形成分布式光伏绿色生态价值转化模式,让每一度藏在青山绿水之间和房檐屋顶之上的绿色电能,都被经济地开发。
同时试点推进丽水缙云水氢生物质近零碳示范工程,探索氢储能、空气储能等灵活性更佳的储能形式,让绿电通过储能在生产和消费之间灵活转换。每一度绿电都能灵活转换丽水积极打造多时间尺度广义储能资源池工程,利用丰富的小水电资源,开展水电站改造分布式抽水蓄能电站等多种形式下的大规模储能技术研究,以期解决天热无风晚峰无光冬季枯水等困境造成的供电保障难题。
生态绿电当然不能被等价成贵电。它能让蕴藏在丽水生态禀赋之中的海量清洁电能充分发挥效用,力争实现能源生产清洁化、用能配置高效化、网荷互动灵活化。全域零碳能源互联网是一张什么样的电网?有哪些过人之处?又会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哪些改变?每一度绿电都被经济开发在丽水擘画的未来图景中,绿色是这张能源互联网最鲜明的底色。当全域零碳能源互联网示范工程在丽水大地全面展开,国网丽水供电公司将在技术支撑、市场推动、政策引导等领域实现创新突破,对形成适应浙江能源体系变革、支撑浙江经济社会发展、践行浙江生态优先理念的浙江方案提供重要参考。
8月4日消息 日前,国网浙江电力启动浙江丽水全域零碳能源互联网综合示范工程建设,该工程已纳入国家电网公司新型电力系统科技攻关行动计划,将以多元融合高弹性电网建设推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山区新型电力系统,通过实施新型电力系统电网调度优化工程、清洁能源汇集站工程等十大工程,建设以电为中心的丽水全域零碳能源互联网,促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北京排水集团)副总经理张荣兵则指出,十三五时期,北京排水集团的间接碳排放99%来源于电力消耗,而电力消耗主要集中在污水处理、污泥处理和再生水供应板块,占北京排水集团碳排放总量的96.4%。近日,由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主办、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城镇污水治理分会承办的第四届城镇水环境综合治理高端论坛在京召开。张艳告诉记者,他们对间接碳排放环节进行分析后发现,碳排放量排在前三位的工艺环节分别是曝气系统、提升系统和回流(推流)系统,这三个系统是污水处理厂实现碳减排的关键环节。
论坛上,有专家指出,污水处理行业碳排放量占全社会碳排放总量的1%~2%。那么,污水处理厂的碳排放有哪些?中国人民大学低碳水环境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王洪臣表示,在污水处理系统运行过程中,甲烷(CH4)、一氧化二氮(N2O)、电耗三个载体直接或间接产生的碳排放量大体相当。
郑州新区污水处理厂厂长张艳介绍说,他们的污水处理厂碳排放主要分为直接碳排放和间接碳排放,而直接碳排放主要来自生物反应过程中CH4、N2O和CO2的逸散,间接碳排放主要是生产过程中电力消耗、药剂消耗等。本次论坛以碳中和背景下碳减排技术创新与发展为主题,与会专家针对我国目前治水标准高、能耗高、消耗高的问题展开深入交流,并提出我国低碳治水的行业发展新方向和新路径。
污水处理行业的碳排放有哪些?直接碳排放主要来自生物反应过程中CH4、N2O和CO2的逸散,间接碳排放主要是生产过程中电力、药剂等消耗碳达峰碳中和影响着各行各业的神经,污水处理行业也不例外。直接碳排放主要受工艺选型影响,污水处理厂运行过程中控制更多的是间接碳排放部分。其中,CH4排放主要发生在化粪池、管道淤积、污水直接排放等情景,N2O排放主要发生在污水好氧处理过程和受纳水体,而电耗、物耗等产生的间接碳排放取决于污水处理厂的管理水平那么,污水处理厂的碳排放有哪些?中国人民大学低碳水环境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王洪臣表示,在污水处理系统运行过程中,甲烷(CH4)、一氧化二氮(N2O)、电耗三个载体直接或间接产生的碳排放量大体相当。张艳告诉记者,他们对间接碳排放环节进行分析后发现,碳排放量排在前三位的工艺环节分别是曝气系统、提升系统和回流(推流)系统,这三个系统是污水处理厂实现碳减排的关键环节。直接碳排放主要受工艺选型影响,污水处理厂运行过程中控制更多的是间接碳排放部分。
近日,由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主办、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城镇污水治理分会承办的第四届城镇水环境综合治理高端论坛在京召开。论坛上,有专家指出,污水处理行业碳排放量占全社会碳排放总量的1%~2%。
本次论坛以碳中和背景下碳减排技术创新与发展为主题,与会专家针对我国目前治水标准高、能耗高、消耗高的问题展开深入交流,并提出我国低碳治水的行业发展新方向和新路径。污水处理行业的碳排放有哪些?直接碳排放主要来自生物反应过程中CH4、N2O和CO2的逸散,间接碳排放主要是生产过程中电力、药剂等消耗碳达峰碳中和影响着各行各业的神经,污水处理行业也不例外。
其中,CH4排放主要发生在化粪池、管道淤积、污水直接排放等情景,N2O排放主要发生在污水好氧处理过程和受纳水体,而电耗、物耗等产生的间接碳排放取决于污水处理厂的管理水平。郑州新区污水处理厂厂长张艳介绍说,他们的污水处理厂碳排放主要分为直接碳排放和间接碳排放,而直接碳排放主要来自生物反应过程中CH4、N2O和CO2的逸散,间接碳排放主要是生产过程中电力消耗、药剂消耗等。
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北京排水集团)副总经理张荣兵则指出,十三五时期,北京排水集团的间接碳排放99%来源于电力消耗,而电力消耗主要集中在污水处理、污泥处理和再生水供应板块,占北京排水集团碳排放总量的96.4%1961~2020年,中国气候风险指数呈升高趋势;2020年,中国气候风险指数为10.8,是1961年以来第三高值。1992~2020年,中国酸雨总体呈减弱、减少趋势。气候系统的综合观测和多项关键指标表明:气候系统变暖仍在持续,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风险进一步加剧。
中国气象局4日发布的《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1)》显示,1961~2020年,中国极端强降水事件呈增多趋势,极端低温事件减少,极端高温事件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明显增多;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登陆中国台风的平均强度波动增强。1961~2020年,北方地区平均沙尘日数呈显著减少趋势,近年来达最低值并略有回升
1992~2020年,中国酸雨总体呈减弱、减少趋势。1961~2020年,中国气候风险指数呈升高趋势;2020年,中国气候风险指数为10.8,是1961年以来第三高值。
1961~2020年,北方地区平均沙尘日数呈显著减少趋势,近年来达最低值并略有回升。气候系统的综合观测和多项关键指标表明:气候系统变暖仍在持续,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风险进一步加剧。
中国气象局4日发布的《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1)》显示,1961~2020年,中国极端强降水事件呈增多趋势,极端低温事件减少,极端高温事件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明显增多;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登陆中国台风的平均强度波动增强出台更加严格的京6B车用油品标准,扩大非道路移动机械禁止使用范围。紧盯重点,深入开展一微克行动机动车监管方面,北京累计淘汰国Ⅲ汽油车8.4万辆,推广新能源车43万辆。全市1.3万余个入河排口纳入台账并动态更新。
清管行动累计清掏污染物同比增加25%,完成300余个小区雨污混接错接治理。强化基础保障,推进北京市土壤污染防治条例立法前期工作。
推动72家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开展隐患排查。印发实施督察整改销号工作办法,从机制层面提升了整改工作的规范性和制度性,加大了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力度。
2021年上半年,北京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各项任务进展顺利,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持续改善。目前,北京已启动第二轮市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第一批进驻平谷区、昌平区。